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全国多地猪价陆续破“8” 国家发展改革委:短期生猪价格仍有反弹可能

2023-08-01 15:16:25 饲料行业信息网

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7月末猪价涨幅扩大,最大单日涨幅接近0.8元/公斤。由于亏损近7个月,养殖端盼涨情绪爆发,散户普遍压栏惜售,生猪供应收紧,猪价不断走高,全国多地猪价陆续突破“8元/斤大关”,并接近养殖端成本线。


(资料图)

7月31日,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截至7月26日当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12,环比上涨3.26%。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203.06元。国内猪价呈先涨后降走势。前半周养殖端抗价惜售,市场供应量缩减明显,屠宰企业开工率虽低位调整,但收购难度明显增加,猪价持续拉涨;后半周下游对高价渐显抵触情绪,猪价高位回落。目前市场抗价情绪不减,短期生猪价格仍有反弹可能,但终端利好提振不足,预计本周猪价或呈反弹后继续盘整走势。

生猪出栏体重持续下滑 猪价迎来阶段性反弹

整体来看,7月是国内生猪价格呈现阶段性反弹的重要时期,本轮生猪价格反弹的本质仍然是在行业全面陷入亏损的情况末端出现被动去产能的情况,相较于直接从能繁母猪存栏补栏的减少或是淘汰的增加,出栏体重的下滑成为近年来产能去化的新形势,这导致了整体猪肉供应的间接性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顶端产能去化所带来的周期调整,末端降体重、被动去化产能对于价格提振的作用表现的更加微弱,且呈现出产能去化不彻底的情况,因而导致价格波动更小,持续周期更短的特征。

银河期货生猪分析师陈界正分析,7月期间供应方面整体是有所减少的,一方面,前期仔猪新出生数量较少导致近期成猪供应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养殖端持续亏损导致生猪出栏体重下滑也增加了养殖的压栏惜售情绪,由此导致的二次育肥会进一步增加可采购猪源偏少的情况,供应端呈现阶段性减少的特征。不过由于当前基础产能较大,后续仍将陆续释放,因而收紧的可持续性会比较有限。

陈界正认为,当下刚好处于消费淡季,所以本轮猪价上涨高度可能仍要取决于下游对于高价的承接能力。今年产能表现应当还是相对高于2021年,2021年涨价+高价大概从10月初到12月初总共延续两个月,其供应状况直接对应了2020年12月-2021年2月能繁的存栏,虽然当时母猪存栏绝对数量较大,但是在2021年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猪瘟,同时当时的生产性能也远不及当下。因而在排除超量二次育肥或市场不理性变动的情况下,无论从供应还是需求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生猪价格上行的驱动力都相对弱于2021年,因此对于猪价反弹高度暂看保守。

供应压力有所减轻 未来生猪可能出现超预期上涨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高级分析师李晶认为,随着猪价进入连涨状态,上游仔猪市场补栏积极性略有提高,仔猪均价开始止跌企稳。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7月最后一周,7公斤仔猪交易均价为340.13元/头,环比下滑4.03%,跌幅较上周收窄1.53个百分点。且当前补栏7公斤仔猪,对应出栏时间在12月下旬到1月中旬,恰逢春节前的消费高峰期,猪价有消费端支撑,业者看涨预期转强,中期看涨预期略有提振。

虽然目前生猪市场处于消费淡季,但从屠宰企业开工率和冻品库容率的数据看,近期国内重点屠宰企业宰量在增加,冻品库存呈现下降趋势,由此看出短期生猪市场消费在生猪价格上涨的刺激下,有一定好转,叠加近日华南、华东和华中等地区受台风和强降雨天气影响,生猪出栏和调运难度加大,供应端对生猪市场有一定利好提振,因此短期猪价或震荡偏强运行。

浙江新世纪期货分析,根据产能数据推算三季度理论出栏量仍将增加,但高频数据显示,宰后均重继续下降,且肥标猪价差明显上升,显示大肥占比较少,部分减轻供应压力;需求端来看,样本企业屠宰量近期有所回升,鲜销率中性水平,白条走货表现一般,个别时段略有好转;从季节性来看,目前处于全年消费淡季,但8月后预计进入季节性回升周期。总体来看,预计后期生猪市场整体供需仍偏宽松,但在肥标价差持续回升及消费旺季预期下,后期需关注猪价的反弹是否会刺激压栏及二次育肥行为的大范围出现,进而在情绪发酵下推动价格进一步走高。